首页 > 财经 > 理财生活 > 正文

为什么在消费和投资中,你总会付出更多的钱?

文章来源:
字体:
发布时间:2017-10-11 13:54:57

 北京时间10月9日17时45分,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。今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是72岁的美国经济学家、芝加哥大学教授——理查德·塞勒。

对于这个名字,估计很多人此前并未听说过,但大家可能听说过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,叫作“心理账户”,这个概念就是由塞勒提出的。财富管理机构嘉丰瑞德此前也发布过一篇关于《心理账户是如何影响你投资的?》的文章,向大家详细解释了什么是“心理账户”。

而“心理账户”也解释了个体在消费决策时会受到“沉没成本效应”的影响,下面就具体来给大家说说什么是“沉没成本效应”。

沉没成本效应

根据经济逻辑的法则,沉没成本与制定决策应是不相关的。但是在人们的实际投资活动、生产经营和日常生活中,广泛存在着一种决策时顾及沉没成本的非理性现象:为了避免损失带来的负面情绪而沉溺于过去的付出中,选择了非理性的行为方式,这就是沉没成本效应。

比如说,某天你花了80元去看一场电影,刚坐下15分钟,就发现这电影不好看,无聊透顶,那你会选择继续看下去呢还是马上离开?

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,如果你基本确定电影毫无价值,那最明智的选择就是离开。因为你已经损失了80元,而离开就意味着你可以节省剩下的时间,比如一场电影120分钟,那你就能省105分钟干别的更有意义的事。反之,则是在“追加成本”,而这就是沉没成本效应。

如何防止此类现象?

上述例子就表明了,一旦陷入沉没成本效应中,一个人就可能做出不理智的决策,从而在消费时支出更多的钱。同样,在投资时,也容易产生这个问题。

就比如炒股,当一只股票赚了50%,另一只股票亏了50%时,如果必须舍弃一只股票,不少人会选择舍弃前者。

嘉丰瑞德的理财师表示,这是因为这些投资者认为前者是赚钱了,就算舍弃,目前的盈利也都是自己的,而后者一直在亏,既然已经亏了那么多了,倒不如等它“翻身”。

但实际上,在炒股时,我们经常强调“止损”这点,就是为了提醒大家要更理智地投资。因为谁也不能保证亏损的股票后期会盈利,让自己亏损更多也是有可能的。

其实,即便是做其他投资,很多投资者也会受“沉没成本效应”的影响。建议大家一定要冷静思考自己的投资决策,并尽可能将钱进行分散投资,如在进行高风险投资的情况下,再配置些像稳利精选组合投资计划诺亚方舟NPA投资计划等稳健的固定收益类产品,降低风险,减少损失。

此外,在消费时,也要尽可能将成本控制在自己的预算中,不要支出更多无谓的成本。

尽管沉没成本效应不过是对大家的行为所作出的解释,但只要知道有这种现象存在,大家就可以在消费和投资时更加注意,避免自己多花冤枉钱。

热门图片

图片精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