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橙科技CEO朱永敏Oscar是当年跟着易迅一起去京东的腾讯老兵,现在他依旧是腾讯风格,日常服装是T恤牛仔裤,只有在别无选择的重要场合才会选西装。不仅他是腾讯风格,他的高管团队更是一水的腾讯系,采访他的那天,浅橙刚刚开完高管会议,会议室里一群腾讯系合伙人 ,画风就像大学教室。
但就是这样一个年轻的团队,用千万级用户征服了投资人,8个月完成了从天使轮到B轮的近3亿元三轮融资。
“融资这么快,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有第一次成功创业的经验,投资人对我们有信心,另一方面是我们必须快速扩张,占领我们发现的这片蓝海。过去,我们一门心思做产品,现在数据量上去了,也该让大家了解我们究竟靠谱在哪了。”朱永敏说:“我们看准的人群是无卡人群,努力的方向是AI风控,普惠金融必将是未来的大趋势。
浅橙科技CEO朱永敏
我呀,从来都不是安于现状的人
朱永敏是浙江台州人,作为镇上仅有的几名大学生之一,2004年大学毕业那年,爸妈早已为他安排好了国企的工作。但朱永敏觉得,都毕业了还依着爸妈没意思,再加上不喜欢稳定为上的国企,干脆偷偷问亲戚借了5000块,只身来到上海。
说起刚毕业时的经历,朱永敏自嘲的笑道:“我借的那点钱,租完房子交完押金3000块就没有了,节衣缩食了一个月,第二个月工作稳定,才缓过来。可能从离家那天就注定了吧,我呀,从来都不是安于现状的人。
在外企的日子朱永敏觉得其实挺舒服的,外国高管工作和生活分的很开,每天10点上班,6点下班,工作5年只在周末加过一次班。
但朱永敏觉得这仍然不是他要的生活,这样安稳的日子和家乡的国企有什么区别?同时朱永敏清晰的意识到,外企的核心技术永远掌握在国外的团队手中,中国团队不会是最重要的一部分。
2009年,中国互联网产业崛起,朱永敏意识到腾讯在国内社交领域的位置不可动摇,一定会成长为更大的巨头,于是朱永敏成了腾讯人,英文名Oscar(奥斯卡)。
“进入腾讯后,我一直在负责腾讯和易迅之间的合作,刚开始腾讯只占易迅少量股份的时候我就长期驻派易迅,2009年到2014年,我在易迅负责运营,将易迅从几百万用户做到2亿用户,每月10亿流水。”朱永敏说:“在腾讯的日子是我职场上最舒服的一段岁月,因为腾讯正直的企业文化,让所有人做事情都是对事不对人的,有什么问题就指出什么问题,为了目标而努力,工作生活简单单纯,无需伪装,真诚社交。直到今天我们这些腾讯人的信用还是会被加分,因为腾讯人的基因就是靠谱。”
但腾讯的确没有做电商的基因,2014年朱永敏和易迅一起进了京东。
进了京东以后,朱永敏有点不适应:“腾讯和京东的本质是不一样的。其实京东不算一个互联网企业,他们更注重物流和供应链管理,作为一家电商企业,互联网只是手段,本质还是管理供应商,找到更多更好更优质的货源。这些货源最终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送到消费者手中。至于网络是快一秒还是慢一秒,按钮的颜色是不是好看。这当然也重要,但绝对不是核心。因为只要产品够好,用户自然会来。”
大胆做事前,小心思考是我的风格
在京东负责移动事业的朱永敏手下带着20多人的团队,吃穿不愁,期权也有。但选创业,朱永敏却觉得是一种必然:“互联网不是京东这家公司的重中之重,我也不满足于在职场上做驾轻就熟的重复工作。”
朱永敏说:“创业就是从悬崖上往下跳,看看能不能在落地前组装好翅膀。但不跳悬崖又能怎么办呢?大企业做到中高层,生活只剩下了按部就班,一眼看得到头,我就不认为我的人生仅此而已。”
问及对创业的看法,朱永敏坦然认为,运气好是最重要的原因:“我不劝任何人创业。因为回头看看真是运气太好了,即使同样的团队再走一遍,我也认为不一定能走到今天。但当时的我觉得,人生最宝贵的10年已经来了,30-40岁是每个人的黄金时间,人脉和资源已经具备,而且没有丧失面对新生活的勇气。为什么不试一试呢?”
这是一场高风险的赌博。
问及不怕赌输吗?朱永敏笑了:“我又不是啥都没想好就递交辞呈了!创业确实风险高,但我觉得做高风险的事情并不可怕,关键是你有没有做足够多的努力去规避风险。”
在确定创业前,朱永敏曾经花了好几个月思考方向,他认为互联网行业最辉煌的日子是2008年-2014年,之后已经进入平稳期,很难爆发。至于下一个爆发点在哪里?朱永敏认为:人工智能、大健康、金融都是方向。
“我在上海,自然选了金融领域 。”朱永敏说:“然后我就做了口袋理财喽。”
有新痛点!大不了再折腾一次呗
作为一款金融理财产品,口袋理财走得很快。不到一年,口袋理财完成了A轮8千万元融资。
但握着口袋理财20%股权的朱永敏仍然并不满足。
“我发现口袋理财的生态并没有形成闭环!钱沉淀到了平台上,却要通过和第三方合作的形式把钱花出去。”朱永敏说:“作为放款端口,把钱拿出去给别人总有点怕怕的,当我把1个亿交给挣钱端去打理的时候,我是放心的,但10个亿呢?口袋理财需要自己的放款场景。”
逻辑想通了,如何执行呢?
于是朱永敏又分析了市面上缺钱的B端和C端。
大企业不缺钱,银行有的是钱,非常愿意借给大企业,小企业倒是缺钱,但是像蚂蚁金服一样搭建借钱场景,链条太长。
高级白领是银行争夺的主力,不缺金融服务,市场基本饱和。
但有一群人,却从来没有享受过金融服务。
朱永敏说:“我想到了当年来上海打拼时借钱的窘境,我发现这个城市中的底层务工人员,是完全没有享受过金融服务的。我好歹还是个大学生,刚来上海都这么窘迫,那我们身边的保安、快递、服务员呢?他们不但办不了信用卡,甚至拿到信用卡也没用,因为这些人群的很多用钱场景是办了信用卡也无法使用的。”
现金卡思路应运而生:不妨为底层务工人员直接发放现金,提供无场景消费服务。
对传统金融行业来说,这些底层人口工作地点流动,收入不固定,传统的线下风控手段很难达到目的。朱永敏却认为,这些人也需要借钱,换种风控方式即可。
发布会现场,很多金融同行关注着浅橙的AI风控
移动互联网的兴起,让朱永敏判定线上风控也是一种方式:“一个人在淘宝、京东的消费是稳定的,话费是稳定的。我不管你的钱从哪里来,只要你有固定的支出,你就是一个真实的人,而不是为了欺诈借钱,我就可以借钱给你。”
中国的金融服务覆盖率远远低于美国,据《扬子晚报》一篇报道显示:截止到2016年年底,中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为5.97亿张,考虑到一人多卡以及销卡等因素,中国持有信用卡人群远低于这一数字。与此同时,wind数据显示,2016年第一季度,美国人均持有信用卡为2.9张,中国仅为其十分之一,约0.3张。综合来看,中国信用卡服务覆盖率应当不超过30%。
无卡的人比有卡的人多得多,这部分人群数量庞大,短时间看不到天花板,足以让一个公司成长为百亿独角兽。
打通这块需求的时机也是很重要的,移动支付刚刚开始的时候,每个人手机里的信息还很少,没办法用来风控。但2016年,微信、支付宝的数据已经足够多,饿了么、淘宝、京东等线上网站已经能够勾画一个人的消费行为。
数据够了,时机到了。
想通了这些问题,朱永敏决定破釜沉舟二次创业。退股!以换取口袋理财10亿元的无条件授信。
2015年,浅橙科技正式成立。2016年9月,现金卡平台正式推向市场,短短10个月,通过为用户提供1000-3000元的短期信贷信息服务,浅橙已经累计了1600万注册用户。
下一个赛道,我选普惠金融+人工智能
7月26日,浅橙举办了品牌升级发布会,投资方之一的51信用卡副总裁杨宇智坦然承认,就是因为被浅橙成长的数据吓到,才决定投资。
发布会上,股东纷纷帮浅橙科技站台
“我第一次看到浅橙的数据是在浅橙开始现金卡平台推广业务的3-5个月,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:这家公司不是骗子就是疯子,我要去上海揭穿他们。怎么可能不到半年就达到了别的公司一年半的增长量?我当时上楼的时候还很忐忑,好奇会见到一群什么人。甚至我在公司门口看见大屏幕发现不过几个星期数据又涨了不少时,我都觉得不敢相信。结果一聊,腾讯系,不是假数据!我现场就签了TS。尽调结果更是让我惊喜,我觉得因为是腾讯的团队吧,所以产品非常扎实,从我投浅橙开始,Oscar就一直在给我和股东惊喜。峰值一天8万用户发生交易!这是传统金融行业不可想象的数字。这才是真正的普惠金融。”
普惠金融听起来很好,达成的关键是什么?当数量高速增长,效率就至关重要。AI是朱永敏选的下一个关键赛道。
浅橙目前采用通过自主研发的HAS系统,峰值一天撮合交易8万单,仅允许10%的新客通过,几乎所有判断都交给AI,审核人员只需要5个。
浅橙的B轮投资人天图资本合伙人李竞表示:除了数据,我们最看重的就是浅橙的智能风控能力。因为AI风控必将是未来的趋势。
说起人工智能的秘密,朱永敏邀请了浅橙科技的首席风控官陈裕为我讲解。这位本科上海交大、硕士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计算机系高材生在Capital One 工作了11年,是朱永敏花了好几个月努力沟通和邀请才挖回国内的。
陈裕说:“打一个比方,通常一个人的手机号是使用很久的,里面会沉淀各种各样的数据,但如果是一个注册几个月的手机号申请借款,我们就有理由怀疑动机。这是其中一个特征。许许多多的特征构成了我们的反欺诈模型,我们通过勾画好人的特征,排除掉坏人的特征。刚刚上线时,我们HAS系统的坏账率是5%以上,现在已经降到了3%以下。”
朱永敏说:“是,数据不会是100%准确,但我不愿意因为少数人的不诚信,放弃为那些诚实守信,只因一时囊中羞涩的人去服务。我想改变这个行业!通过人才引进我们要进一步提升AI技术实力,下一步,我们还会和更多B端金融企业合作,实现产品多元化,打造一个更加开放的平台,服务更多人群,达成真正的普惠金融。”
浅橙科技CEO朱永敏
回归最初的问题,朱永敏总结了自己能成功走到现阶段的原因:“我觉得关键是一路走来,我都不满足于现状。大学毕业我不满足于家乡,而是选更大的舞台;在外企和京东没有选择安逸,而是选择新开始;第一次创业发现问题后,没有选择固执己见,而是二次创业。包括这次我为什么会专门开一个品牌升级发布会,也是因为意识到我们团队从风控到获客都很强,但作为互联网出身的团队,传统金融资源是弱项。只有打好品牌,才能让更多同行和我们一起合作,更多的资源和我们对接,因为我们看到的这块市场之巨大,不是一家可以吃下的,一定可以容纳4-5家百亿巨头。”
在采访的最后,朱永敏有点不好意思地说:“直到现在,我都在努力学习进步,争取不要成为公司的天花板,原来我一点也不喜欢接受媒体的采访,但现在我知道了,你不说,别人就没有义务了解你。积极解决问题,无论你本身擅不擅长。创业三年的进步,顶我职业生涯十年!”
新闻热点
新闻爆料
图片精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