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什么东西一年能涨十倍?房产?墓地?还是古董?……NO,NO,NO,小编今天说的不是这些东西。
而是这个比房价涨得还凶的金融大佬们最希望拿到手的支付牌照。
在2015年初,几千万元就能买到一张全国性线下收单的支付牌照,而如今价格已经涨到了几亿乃至十几亿。
为什么一张牌照能涨价十倍?
稀缺是驱动价格上涨的最重要因素,支付牌照目前面临的就是稀缺性问题。
资料显示,在2011年5月至2015年3月期间,央行一共发出了8批共270张支付牌照,减去因违规撤销的3张,目前市场上仅存267张。而在这267张牌照中,只有一部分对于买家而言是具有收购价值的。
更为糟糕的是此后央行停止了支付牌照发放。这令原本就存量不足的牌照一时间身价大涨。牌照公司买卖俨然成为可以媲美A股市场的“壳资源”。
一方面,手握牌照的一方,希望能通过手里的这个“法宝”大赚一笔;另一方面,没有牌照但希望布局金融市场的企业又对此垂涎三尺。
据嘉丰瑞德理财师讲述,现在所有牌照中,移动支付牌照、银行卡收单牌照以及互联网支付牌照最为抢手。价格的话,一般业务范围仅为网络支付牌照的在2.5亿-3亿元,而业务范围包括网络支付、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以及银行卡收单“全牌照”的,报价在4亿元以上。
此前美团的一次牌照收购交易被传出13亿人民币的成交天价。
天价牌照背后到底在争夺什么?
事实上,天价支付牌照背后是金融行业越发重视的用户数据。第三方支付是金融业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,因为它可以清楚地记录资金的流向和用户的消费行为。
比如京东的用户通过京东自己的支付工具进行消费,那么京东就能清楚地知道每位用户在什么时间进行了什么样的消费。如果无法拥有自己的支付牌照,那么这些数据就掌握在别人手中。
即使用户进行了支付行为,作为无牌照方还是无法留存用户信息,关键的是平台自身的用户规模、交易流水等关键数据都会暴露在有牌照一方,无异于授人以柄。
就拿京东来说,通过支付工具获得用户数据之后,就可以对用户进行画像,在此基础上平台还能为用户提供后续服务,比如现在正在从京东金融剥离业务的京东金融,就是在京东积累一定数据资源之后衍生出来的一种后续服务,从而形成一种闭环式的金融生态。
然而,在互联网金融这片红海,更令业内不安的是互联网大佬的相继涌入。眼下,阿里、腾讯、百度、京东、奇虎360、万达、恒大、小米、乐视等等巨头都在紧锣密鼓地布局互联网金融。
未来,支付牌照的争夺还将更为激烈。
【本文链接:http://www.saferich.com/college/news/Single23100.html】
新闻热点
新闻爆料
图片精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