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由于5月中旬就发生违约的“15春和CP001”事件仍在持续发酵中,于是主承销商工商银行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,投资者纷纷质疑其信披存在瑕疵。
事实上,有此类尴尬境遇的不止工商银行一家,此前广发银行、浦发银行均受到过质疑。现在,部分承销银行不再做“沉默的羔羊”,像涉春和事件的招商银行、平安银行等均已起诉春和集团,以求自保。
银行都上诉?!这唱的是哪出?
银行,你在信用债违约背后到底扮演什么角色?
国内知名财富管理机构嘉丰瑞德的资深理财师William给出的解释:
信用债交易过程中,承销银行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就是,银行将债券出售给投资者;而和发行债券的企业之间则有两层关系,一方面是银行承销企业债券,另一方面银行也是企业的债权人。
这就意味着,一旦企业债务出现危机,银行就成了“挡箭牌”,既要面对来自投资者的质疑,还要面对资金无法收回的问题。
看起来银行确实也有说不出的苦。可根据中国《公司债券承销业务规范》的规定,承销机构应当依据相关规定开展尽职调查工作,包括发行人财务会计信息,资信状况,发行人对其他企业的重要权益投资。另外,承销机构应当结合调查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对其进行审慎核查,并对发行人提供的资料和披露的内容进行独立判断。
显然,银行其实还是处于一个比较主动的位置,至少可以直接接触到债券发行方的第一手资料,并进行审核。所以,真当企业发生债务危机时,银行是不是也要从自身找原因呢?
相较于银行,投资者是真正处于弱势的一方,那如果投资者碰到信用债违约又该怎么办?
嘉丰瑞德的William表示,目前中国的债券市场其实并不是很成熟,一旦发生违约,投资者往往到损失很严重的时候才能发现。而且由于缺乏完善的应对机制,导致投资者的权益很难受到保护。
因此,建议各位投资者,一旦自己所买的债券发生违约,应和银行一样,向法院提起诉讼。且最好的诉讼方式是集体诉讼,这样可以降低成本,不然不仅无法挽回损失,还得搭上一大笔诉讼费。
这样的方式不仅适用于债券违约事件,就连此前遭遇泛亚、中晋等事件迫害的投资者也可采取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。这些事件的受害者更多,因为高收益往往能忽悠很多人,建议投资者就目前而言还是选国债、银行理财产品或稳利精选组合投资计划等稳健型产品进行投资,保证自己的资金不打水漂。
但是,解决问题不如提前预防问题。
嘉丰瑞德的William建议各位投资者可从发行人财务状况、发行人主业造血能力、道德风险与潜在外部支持等方面入手甄别高危债券。
同时,还要研究已发生违约的信用债,看它们属于哪些行业,如目前发生违约的债券多数为煤炭、钢铁等行业,投资者就应对这些产能过剩和周期性行业快到期的债券进行梳理,提前防控。
【本文链接:http://www.saferich.com/college/news/Single18824.html】
新闻热点
新闻爆料
图片精选